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管理制度

實驗室應急處理程序

實驗室應急處理程序

瀏覽次數:

1實驗室工作人員在職責范圍內均有責任熟悉各種儀器和相關設備的性能、要求、維護和保養、常見故障的排除、尤其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

2 工作人員在職責范圍內均有責任有意識地注意以求及時發現并報告儀器設備和試劑盒的異常情況。

3 作為應急處理,潛在著一定的可能影響檢測質量的不確定因素。室負責人負責在第一時間檢查核實應急措施的有效性。

4 儀器設備故障

4.1 室負責人接到異常情況報警后,立即現場確認異常情況的性質:觀察有誤、誤操作、偶發現象或確屬不能立即排除的故障。

4.2 用紅牌故障標志標示故障儀器,以防被錯誤使用。

4.3有滿足要求的替用設備的,啟用替用設備(準用儀器)。借用其他部門儀器設備時,及時聯系借用并核實該設備的使用狀態。替用、借用或備用設備的使用在滿足質量要求的同時,必須同時滿足實驗室管理措施(特別是防污染)的要求。

4.4不能解決的問題,應及時與供應方會同解決。根據雙方合同約定,及時通知供應方。供應方技術支持人員將在規定的時間內隨身攜帶備用設備到達現場。

4.5儀器維修后,必須經驗收合格并供需雙方簽字,調試實驗通過后才能重新啟用。取下紅色故障標示(暫停使用),換上藍色正常標示(正常使用)。

4.6 室主任須檢查并隨時跟蹤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4.7對未能及時排除故障時,必須及時上報科室,在科主任批準下,應積極聯系附近的其他已得到衛生部臨檢中心認證的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檢驗,以滿足病人和臨床或科研需求。

5 試劑盒質量發生問題,經核實后,及時通知供貨商迅速更換另一批次試劑,使用前需先作質量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6 儀器設備故障或試劑質量問題不能得到解決,預期將會影響到檢測報告的及時發出,可將標本送至其它已得到衛生部臨檢中心認證的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檢查;如已影響到報告的及時發出,應在門診取報告處向病人公告或向相關病區公告,取得病人的諒解。

7  影響到檢測報告發出的情況,應在應急處理記錄表作記錄。

8 意外事故應對方案和應急程序

8.1 刺傷、切割傷或擦傷
受傷人員應當脫下防護服,清洗雙手和受傷部位,使用適當的皮膚消毒劑,必要時進行醫學處理。記錄受傷原因和相關的微生物,保留完整適當的醫療記錄。潛在感染性物質的食入應脫下受害人的防護服并進行醫學處理。報告食入材料的鑒定和事故染性物質的食入應脫下受害人的防護服并進行醫學處理。報告食入材料的鑒定和事故發生的細節,并保留完整適當的醫療記錄。

8.2 潛在危害性氣溶膠的釋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
所有人員必須立即撤離相關區域,任何暴露人員都應接受醫學咨詢。立即通知實驗室負責人和科室安全主管。為了使氣溶膠排出和使較大的粒子沉降,1 h 內嚴禁人員入內。如果實驗室沒有中央通風系統,則 24h 內嚴禁人員進入實驗室。應張貼“禁止進入”的標志。過了相應時間后,在生物安全主管的指導下清除污染。應穿戴適當的防護服和呼吸保護裝備。

8.3 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質的溢出
立即用布或紙巾覆蓋受感染性物質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質溢灑的破碎物品。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劑,并使其作用適當時間。然后將布、紙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應用鑷子清理。然后再用消毒劑擦拭污染區域。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應當對他們進行高壓滅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內浸泡。用于清理的布、紙巾和抹布等應當放在盛放污染性廢棄物的容器內。在所有這些操作過程中都應戴手套。如果實驗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寫材料被污染,將這些信息復制,并將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廢棄物的容器內

8.4 火災和自然災害
事先告知消防人員和其他服務人員哪些房間有潛在的感染性物質。要安排這些人員參觀實驗室,讓他們熟悉實驗室的布局和設備。發生自然災害時,應就實驗室建筑內和∕或附近建筑物的潛在危險向當地或國家緊急救助人員提出警告。只有在受過訓練的實驗室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他們才能進入這些地區。感染性物質應收集在防漏的盒子內或結實的一次性袋子中。由生物安全人員依據當地的規定決定繼續利用或是最終丟棄。